山也是绘在上衣上的,由于山川显得稳重,用在衣服上有隐喻江山永固的用意。华虫实际上并不是虫,而是禽类,俗称雉鸡,羽毛华美,寓意王者有文采,即有文章之德。由于雉鸟高洁的缘故,通常都被绣在上衣的肩部到袖子外侧的地方,它在古代人眼中是一种祥瑞,又是神灵的象征,还具有神秘性,故而十二章取其随机应变之意。十二章中的火,既有光明的意思,也有旺盛向上的吉利含义。宗彝的解释比较多,一方面认为它是庙堂里用于祭祀的礼器,后来又在礼器上绘了一只虎和一只长尾猿,虎是凶猛的象征,而长尾猿是非常聪明的,用在这里表达了聪慧的含义,另外一种看法则认为这是表达了一种忠孝之意。至于藻,也是绣在下裳上的,藻在民间往往被用来借喻华丽的装饰,也有洁净的意思。粉米听起来就是和吃的东西有关,实际上也是如此,在衣服上绣上这样的纹样,主要是提醒帝王要注意滋养众生,注意惜福养民。黼实际上就是斧头,在章服上用斧头,无疑是为了增加礼服的庄严稳重,提醒王者“当断则断”;而与黼相似的黻是一种奇怪的图案,表达的是一种明辨是非的含义。
顶戴花翎指的是什么?
清代冠帽大致分为礼帽和便帽,而冠帽中最具特色的当属礼帽。影视作品清宫戏中出现的拖着羽毛翎子的圆顶大帽——顶戴花翎就是官员的礼帽。礼帽还叫大帽,按季节分为八月到次年二月之间戴的暖帽和三月到八月戴的凉帽。
暖帽从上面看起来是圆形的,圆顶,四周有一圈宽宽的折檐。它的颜色以黑色为主,材料采用呢子、绸缎、绒布等。帽檐用黑貂皮、银貂皮、海龙皮、狐皮等各种皮毛制成,由于这些皮毛的原料比较昂贵,一般官员便使用黄鼠狼皮染黑了来制作。暖帽的顶上都装着红色的帽纬,有的用丝绦制作,有的用红缎子裁成,通常叫做红缨儿帽。在礼帽顶部的中央装有一颗顶珠,是用宝石、珊瑚、金、银等制成的。顶珠是区别官员职位高低的标志。凉帽则是一个圆锥体的笠帽,是用玉草或藤丝、竹丝编成的,外面罩上罗纱,缀上红色的帽纬,顶珠与暖帽相同。其他的同于暖帽。
不管是凉帽,还是暖帽,在顶珠的下面都插有一根两寸长的翎管,一般用白玉、翡翠、珐琅或者玻璃做成。翎管是专门用来插花翎的,这也是清代官员特有的身份等级标志。花翎通常用孔雀翎,采用的是向后拖垂的插法。由于孔雀翎末梢中央有一圈灿烂的花斑,中心是蓝黑色的,就像眼睛一样,所以清人称之为“眼”。花翎有三眼、双眼、单眼和无眼之分,品级不同,眼数也不同,有眼的叫花翎,无眼的叫蓝翎。清初的时候,花翎是十分珍贵的,只有建立功勋或是蒙有特恩的人才配赏戴。花翎的赏赐制度,在乾隆之后就开始松弛了,不仅品级比较低的官员可以得到花翎,商人也可以被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