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辽源KTV招聘网 > 辽源热点资讯 > 辽源名言/句子 >  从此以后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得到了繁荣发展

从此以后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得到了繁荣发展

2022-12-05 17:38:53 发布 浏览 471 次

从此以后,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得到了繁荣发展。

由于子产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在他担任宰相期间,郑国国泰民安,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绵里藏针,柔中存刚是成功的为人之道,刚柔相济是行之有效的处世手段。治理国家同样如此。

子产深知,如果君主严刑峻法,过于苛刻,就会使人们畏而远之;如果太宽松,就会使臣子骄纵跋扈,不易驾驭。所以必须恩威并济,把握好时机和火候,正如老子所言:治大国如烹小鲜。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要像江海居大而处下,要像雌性那样安静柔弱,要与天下各方结交朋友。雌性常安静胜过雄性,因为她守静,所以做事以谦恭卑下为宜。大国对小国谦下,就可取得小国的归附;小国对大国谦下,就可取得大国支持。所以有的谦下取得归附,有的谦下受到支持。大国不过是希望网罗小国,小国不过是希望依附大国,于是大国和小国都达到了各自的愿望。大国尤以谦恭卑下为宜。

老子在前面的章节中曾多次讲到统治者治理国家要无为而治,这一章主要讲了一个大国在对待小国时应持有的态度。

春秋末期,诸侯国林立,兼并战争连年不断,大国争霸,小国自保,人民不堪战争之苦。老子一贯反对战争,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使老子痛心疾首,几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于是他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大国者下流”的呼声。“下流”,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卑贱、无耻,它是江河的流向,我们都知道水是向低处流的,海之所以能纳百川,是因为海甘居下位,恬静宽容,无所不包,所以它成就了自己的“大”,它的作为是合乎道德的,所以它能长久而博大。老子认为大国如果能像大海一样,常常处于谦和、卑下的位置,国家就能太平,人民就能安宁,人心安宁,国家自然会更强盛。

老子接着以雌性的柔和和安静战胜强硬的道理来说明问题。大国之大并非仅凭战争兼并小国而获得,它之所以会大,一方面是客观上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春秋时代的大国大都处在中原文明的边缘地带,这里地势低洼、水草丰美,正是这种地理位置的优越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大国的地位。另一方面,大国之所以能保持长久的地位取决于统治者统治有方,他们清楚大国和小国的关系,老子也针对这种关系论述,他说:“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于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于大国。”意思是说,大国如果以谦和、卑下的态度处理和小国之间的关系,就能取得小国的信赖;小国如果能以谦卑的态度对待大国,亦能取得大国的信任和保护。小国和大国的关系用海纳百川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海是博大、深沉、宽容、谦和、卑下的,正是因为它的这些特性,百川才会欣然归于它的怀抱,也因此成就它的博大、宽厚、永不干涸;百川只有得到了这样的归处才会变得生机勃勃,一路欢歌下流入海……

在老子生活的春秋晚期,大国和小国并存的封建割据时代已进入最后阶段。西周初期的几百个诸侯国家在周边大国的威逼下逐渐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几乎都成了大国的附庸。这些小国虽然幸存了下来,但处境很艰难,它们不但要向大国俯首纳贡,还要分担大国重大工程项目的劳役,小国的人民不堪忍受屈辱和劳顿之苦,可又无可奈何。大国固然不肯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小国,它们奴役小国的人民,使他们深受其苦。老子针对这种社会现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渴望能以此来唤醒大国的宽厚和仁慈,他幻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社会现状,无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老子认为柔弱能战胜刚强,可真实的社会现状却和老子的观点背道而驰,我们是否会因此而对老子的观点予以否定?社会现状中柔弱没有战胜强硬只是一时的弱势表现,从总体而言,柔弱总能战胜刚强。综观自然界的种种现象,我们就不难发现:看似强大的事物却不能长久地存在,而看似渺小的事物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具体来讲,庞大的恐龙曾统治着整个自然界,而到最后竟被相对弱小的猴子种属取而代之,很多事实无不证实了老子的观点是正确的。

国家谦和、卑下才能够长久,人类也是如此。人类如果不能做到谦和、卑下,其统治自然界的地位就会被其他的物种所取代,甚至自我毁灭,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们作为人类的个体,就应该从我做起,对待周围的人要谦恭、柔和、甘居低位;对待周围的自然万物应该友善、包容,不对动物大肆捕杀,不对植物任意砍伐,和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才能“两者各得其所欲”。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愧为万物的长者,才不愧拥有聪明才智。

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要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