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辽源KTV招聘网 > 辽源热点资讯 > 辽源名言/句子 >  后稷见 . . 注皋陶(yáo)一作咎繇相传曾被舜任为掌管

后稷见 . . 注皋陶(yáo)一作咎繇相传曾被舜任为掌管

2022-09-14 04:42:08 发布 浏览 535 次

后稷:见31.9.3注。皋陶(yáo):一作咎繇,相传曾被舜任为掌管刑法的官,后被禹选为继承人。伊尹:见3.2注。周公旦:见22.25注。太公望:见18.4注。管仲:见3.2注。隰朋:见10.8注。百里奚:见3.2注。蹇叔:见37.4.2注。舅犯:见32.3.8注。赵衰(cuī):即赵成子,春秋时晋国的卿,字子余,曾随从公子重耳(即文公)流亡在外十九年,并帮助重耳回国即位,回国后帮助文公创建了霸业。范蠡:见31.2.6注。大夫种:见23.29注。逢(pánɡ)同:春秋时越国大夫。华登:宋国司马华费遂的儿子,后为吴国大夫。2卑、贱:使……处在卑贱的地位。3竦(sǒnɡ):使……恭敬。白:使……坦白。4鬴(fǔ):同“釜”,指釜水,也作“滏水”,今名滏阳河,源出今河北省磁县西北滏山。洧(wěi):洧河,发源于今河南登封市东阳城山,东流至新郑市,会溱水为双洎河,入于贾鲁河。

至于那后稷、皋陶、伊尹、周公旦、太公望、管仲、隰朋、百里奚、蹇叔、狐偃、赵衰、范蠡、大夫文种、逢同、华登,这十五个人做那臣子,都是早起晚睡,委屈自己,任劳任怨,内心恭敬,襟怀坦白;他们彰明刑法、料理好公职来侍奉自己的君主,进献好的意见、精通法术而不敢夸耀自己的德才好,有了成就业绩也不敢炫耀自己的功劳;为了有利于国家,他们不惜倾家荡产;为了使君主能安定,他们不惜牺牲生命;他们把自己的君主看作是高天、泰山那样的尊贵,而把自身看作是山沟峡谷、滏水洧水那样的卑下;君主在国内享有英明的名声和广泛的称誉,而他们自己却不难忍受山沟峡谷、滏水洧水那样的卑贱地位。像这样的臣子,即使碰上昏乱的君主尚且可以建立功业,更何况是遇到通达明智的君主呢?这些臣子可以称作是成就霸王事业的助手了。

44.7若夫周滑之、郑王孙申、陈公孙宁、仪行父、荆芋尹申亥、随少师、越种干、吴王孙额、晋阳成泄、齐竖刁、易牙,此十二人者之为其臣也2,皆思小利而忘法义,进则揜蔽贤良以阴暗其主,退则挠乱百官而为祸难;皆辅其君,共其欲3,苟得一说于主4,虽破国杀众,不难为也。有臣如此,虽当圣王尚恐夺之,而况昏乱之君,其能无失乎?有臣如此者,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故周威公身杀5,国分为二6;郑子阳身杀7,国分为三;陈灵公身死于夏征舒氏8;荆灵王死于乾溪之上9;随亡于荆;吴并于越;知伯灭于晋阳之下10;桓公身死七日不收11。故曰:谄谀之臣,唯圣王知之;而乱主近之,故至身死国亡。

滑之:战国时周威公的大臣。王孙申:战国时郑国子阳的臣子。公孙宁、仪行父:都是春秋时陈国的大夫,曾与陈灵公一起和夏姬私通。芋尹:春秋时楚国官名。申亥:楚大夫申无字的儿子,楚灵王的臣子。少师:春秋时随国大夫,曾因战术错误而被楚军打败。种(chónɡ)干:春秋时越国大夫。王孙额(é):一作王孙雒(luò),春秋时吴国大夫,他放弃对越国的戒备,北上伐齐,与晋争霸,使吴国被越国所灭。阳成泄:春秋末晋国智伯的家臣。竖刁、易牙:见7.3注。2十二:当作“十一”。3共(ɡōnɡ):同“供”。4说:通“悦”。5周:见22.20注。6国分为二:见31.5.4原文及注释。7子阳:战国时郑国君主,被下属所杀。8陈灵公:名平国,春秋时陈国君主,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9年在位。夏征舒:夏姬的儿子。陈灵公和公孙宁、仪行父一起和夏姬私通,并侮辱夏征舒,夏征舒杀陈灵公。9荆灵王死于乾溪之上:见10.3原文及注释。10知伯灭于晋阳之下:见10.5原文及注释。11桓公身死七日不收:见10.8原文及注释。

至于西周国的滑之、郑国的王孙申、陈国的公孙宁、仪行父、楚国的芋尹申亥、随国的少师、越国的种干、吴国的王孙额、晋国的阳成泄、齐国的竖刁、易牙,这十一个人做那臣子,都是考虑到一点小便宜就会把国家的法纪准则丢在脑后;他们如果被进用,就压制埋没优秀人才来使他们的君主昏庸愚昧;如果被贬黜,就挑动迷惑百官来制造祸乱灾难;他们都辅佐自己的君主,尽量满足君主的欲望,如果能从君主那里得到一点欢心,那么即使是败坏国家、杀害民众,他们都是不难下手的。有了像这样的臣子,即使是碰上了圣明的帝王尚且怕他们篡夺了君权,更何况是昏乱的君主,哪能没有失误呢?有了像这样的臣子,君主都身死国亡,被天下的人耻笑。所以周威公被杀害,国家被分成两个;郑国的子阳被杀死,国家被分成三个;陈灵公死于夏征舒之手;楚灵王死在乾溪的边上;随国被楚国消灭;吴国被越国吞并;智伯被消灭在晋阳城下;齐桓公死了好多天都没有收敛入棺。所以说:阿谀奉承的臣子,只有圣明的帝王才能识别他们;而昏乱的君主却亲近他们,所以才落到身死国亡的地步。

44.8圣王明君则不然,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雠。是在焉,从而举之;非在焉,从而罚之。是以贤良遂进而奸邪并退,故一举而能服诸侯。其在记曰:尧有丹朱2,而舜有商均3,启有五观4,商有太甲5,武王有管、蔡6。五王之所诛者,皆父兄子弟之亲也,而所杀亡其身残破其家者何也?以其害国伤民败法类也。观其所举,或在山林薮泽岩穴之间,或在囹圄绁绁缠索之中,或在割烹刍牧饭牛之事。然明主不羞其卑贱也,以其能为可以明法便国利民,从而举之,身安名尊。

并:通“屏”。2丹朱:尧的儿子,名朱,封于丹,尧知道他没有德才,所以把政权传给了舜。3商均:舜的儿子,名均,封于商,因为没有德才,所以舜把政权传给了禹。4启:见35.3.4注。五观:一作武观,启的小儿子,封于观(在今河南清丰县西南),他曾在帝启十五年发动叛乱。5太甲:商汤的孙子,其父太丁死后,伊尹立他为帝,但他暴虐无道,于是伊尹把他流放到桐宫(位于今河南省虞城县南)。6武王:见.5注。管、蔡:指武王的弟弟叔鲜、叔度,他们分别被封于管(位于今河南郑州市)、蔡(位于今河南上蔡西南),史称管叔、蔡叔。他们被诛之事见20.10.2注。

神通的帝王、英明的君主就不是这样,他们把家族内的人提拔上来时不回避自己的亲属,把外人选拔上来时不撇开自己的仇敌。正确的言行在谁身上,就提拔谁;错误的言行在谁身上,就处罚谁。因此,贤能优秀的人才得到了进用而邪恶的臣子被斥退,所以一行动就能使诸侯顺服。这种事在史籍上的记载有:尧斥退的有儿子丹朱,而舜排除的有儿子商均,启流放的有儿子五观,商朝流放的有商汤的孙子太甲,周武王死后被镇压的有他的弟弟管叔、蔡叔。这五个帝王所惩处的,都是有父子、兄弟关系的亲属,而杀死流放他们本人、摧残破坏他们家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是祸国殃民破坏法制的败类。再看看这些帝王所提拔的人,有的是出在深山老林、多草的湖泽、山上的洞穴之间,有的是出在监狱与绳索绑缚之中,有的是在干屠宰烹调、养羊放马喂牛的事情。但是,英明的君主不嫌弃他们的卑贱,认为他们的才能是可以用来彰明法制利国利民的,因而提拔他们,所以君主身体安逸而威望很高。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