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夫子说:“教育子弟,居家要孝敬父母,处世要敬重尊长;恭敬诚信,广交朋友,亲附有德行的人,并以他们为楷模,效法修正自己的言行。闲暇之时,致力学习典籍文章,提高修养。”
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
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
洪氏曰:“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
朱子曰:“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
百行孝为先
中国传统讲究忠孝与节义。尊父敬母为孝,友兄爱弟叫“悌”。《新唐书·孝友传赞》:“圣人治天下有道,曰‘要在孝悌而已’。”苏轼也说:“天下固知有父子也,父子不相贼,而足以为孝矣。天下固知有兄弟也,兄弟不相夺,而足以为悌矣。孝悌足而王道备,此固非有深远而难见,勤苦而难行者也。”
人的品德修养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出来,也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细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的人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既是人的天性,也是做人的根本,更是品质的基础。如果不能孝养其亲,又怎么能敬事他人?虽才高绝伦,却也不可大用。而忠孝礼义之士,虽然多有不得志,但终不失为君子。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即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少孔子四十四岁。习于《诗》,能诵其义,以文学著名。为人性不弘,好论精微,时人无以尚之。孔子卒后,教于西河之上,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子夏说:“敬贤尚德,胜过喜好美色;敬奉父母,能够竭心尽力;敬事职责,能够做到竭忠尽智,赴汤蹈火不辞所命;敬重朋友,与其交往能够信守承诺。持之以恒地如此去做,虽然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教育,我也认为是达到了高尚的修养境界。”
游氏曰:“三代之学,皆所以明人伦也。能是四者,则于人伦厚矣。学之为道,何以如此?子夏以文学名,而其言如此,则古人之所谓学者可知矣。”
- 脚底下有痣好不好?脚底痣数与命运[图]
- 壮伤頄 面颧 夬夬独行之状一说借为“趹趹”急行貌 若汉帛《易[图]
-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鹧鸪天[图]
- 即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图]
-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时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图]
- 江山居未定貂裘已敝空自带愁归乱水流花外访里寻邻都是可怜时桥边[图]
- 译文楚国攻打韩国雍氏韩国向西周征兵征粮周王为此忧虑并告诉了大[图]
- 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平时纵情诗酒沉溺声色疏于政务对战争及国家大[图]
- 从此以后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得到了繁荣发展[图]
- 又说“良知之纯一无间就是仁得其宜就是义有条理就是礼能明辨就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