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袁仁又从因果报应的角度举出颜之推、吕蒙正等前贤的案例说明
此处,袁仁又从因果报应的角度,举出颜之推、吕蒙正等前贤的案例,说明“敬信三宝”的功用。这一看法在当时的民间社会应当是习以为常的,也可以说,因果报应思想是明代民间信仰的一种基本形态。了凡之母李氏也笃信佛教,作为一位居家主妇,她更勤于念佛修持。据载:母(李氏)平日念佛,行住坐卧皆不辍。问其故,曰:“吾以收心也。尝闻汝父有言,人心如火,火必丽木,心必丽事。故日必有事焉。一提佛号,万妄俱息,终日持之,终日
此处,袁仁又从因果报应的角度,举出颜之推、吕蒙正等前贤的案例,说明“敬信三宝”的功用。这一看法在当时的民间社会应当是习以为常的,也可以说,因果报应思想是明代民间信仰的一种基本形态。了凡之母李氏也笃信佛教,作为一位居家主妇,她更勤于念佛修持。据载:
母(李氏)平日念佛,行住坐卧皆不辍。问其故,曰:“吾以收心也。尝闻汝父有言,人心如火,火必丽木,心必丽事。故日必有事焉。一提佛号,万妄俱息,终日持之,终日心常敛也。”(《庭帷杂录》)
佛教是明代民间社会的重要信仰,尤其是在江浙一带,一个不识字的家庭妇女坚持念佛,原非奇事。袁母应当对佛学并无深入研究,但相较于中国社会世俗佛教信仰中强烈的功利趋向,以“收心”为目的念佛,显得更加纯粹,明显受到了凡之父袁仁的影响。
此外,受佛道二教影响,袁仁家庭之中时常显露出一种出世情怀。《庭帏杂录》载有了凡记述袁仁夫妻的一则对话:
癸卯除夕家宴,母问父曰:“今夜者今岁尽日也。人生世间,万事皆有尽日。每思及此,辄有凄然遗世之想。”父曰:“诚然。禅家以身没之日为腊月三十日,亦喻其有尽也。须未至腊月三十日而预为整顿,庶免临期忙乱耳。”母问:“如何整顿?”父曰:“始乎收心,终乎见性。”予(了凡)初讲《孟子》,起对曰:“是学问之道也。”父颔之。(《庭帷杂录》)
了凡之母在年终岁末感慨人生有限、万事有尽。其父袁仁认同这一观念,并以“禅家以身没之日为腊月三十日”加以解释。而他对“如何整顿”的回答则是“始乎收心,终乎见性”,带有很强的禅学色彩。年方十一岁的了凡,则以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附会之,亦颇见其家学特色。
袁仁临终诗云:
附赘乾坤七十年,
飘然今喜谢尘缘。
须知灵运终成佛,
上一篇:焉识王乔不是仙?
下一篇:营养师资格证没毕业能考吗
延伸阅读:
- SEO专员笔试应答技巧[图]
- 厂长岗位职责是什么?[图]
- 怎样才能领取养老金?[图]
- 写简历该不该把自己做了什么写上去?[图]
- 「秋招」秋招前想明白这5件事你就成功了一大半![图]
- 审计岗位职责是什么?[图]
- 较穷的时候,你都做过哪些捡便宜的事儿?[图]
- 花粉副作用强的需要正确看待[图]
- 后天因素决定儿童发育水平[图]
- 运动前后半小时内不可喝可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