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这首词的内容不过是惜花惜春,极平常的感情,却被周邦彦铺展成一百四十一字的一首慢词。写得浑厚典雅、玉润珠圆,是周邦彦的代表作。
上阕开头三句“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这不是一般地感叹虚度了光阴,而是说辜负了大好春光,在客中没有心思欣赏春天的美景,让它白白地过去了,因而感到惆怅,若有所失。这种感情是在换了单衣之际、品赏新酒之时产生的,由更换单衣而想到更换季节。《武林旧事》载,夏历四月初酒库呈样尝酒。“颐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词人知道春是不能久留的,他只求“暂留”,但春毫不理会词人的心情,如鸟之飞过,了无痕迹,周济评此三句曰:“十三字千回百折,千锤百炼。”确实如此。“过翼”二字出自杜甫《夜》:“村墟过翼稀”,但杜甫是直言其事,周邦彦则是用“过翼”比喻春归,恰切而又新鲜。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全词就“春归何处”反复追问,富有情趣;周邦彦只用一个比喻,也很耐人寻味。春既匆匆归去,蔷薇花当然也凋谢了:“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这几句显然是从孟浩然的《春晓》变化来的,下同的是把花拟人化,比做楚宫里的倾国佳人。她到哪里去了?已被昨夜的风雨葬送了。下面继续从“楚宫倾国”展开想象:“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蔷薇的花瓣好像佳人的钗钿,落在哪里就把香泽留在哪里。在长着桃树、柳树的小径上乱撒着、轻翻着,一片春归景象。晚唐诗人徐夤《蔷薇》“晚风飘处似遗钿”,中唐刘禹锡《踏歌词》“桃蹊柳陌好经过”,周邦彦加以融化,不露痕迹。“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这落花会被哪一个多情的人所追惜呢?只有蜂和蝶时时叩打着窗槅,以表达它们的惋惜和悲痛,并招呼词人去吊花。词人用“媒”“使”二字,是因为蔷薇盛开的时候,它们曾忙着在花丛中穿来穿去做媒做使。如今花已凋零,它们格外感到冷落。
上阕写春归花落,是试酒之际的想象,下阕才走进东园去凭吊落花,“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这几句是写刚进东园时总的印象。“岑寂”不是说没有人到这里来,而是说花事谢了,原来万紫千红、蜂飞蝶舞的东园已是绿叶成荫,一片暗碧。词人只能静静地绕着无花的蔷薇,叹息春的过去。人既惜花,花亦惜人:“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蔷薇的长长的枝条仿佛故意要惹动词人的愁绪,钩住衣服等待我说些什么,那无限的别情真是难以言状。这三句是全词的警句。唐代诗人储光羲的《蔷薇歌》里有一句“低边绿刺已牵衣”,周邦彦加以发展,蔷薇之有情不仅表现在“牵衣”上,更表现在“待话”上。仅仅“牵衣”,不过是扣住蔷薇带刺的特点来写,而“待话”二字则进一步把蔷薇的神情写了出来。这时词人瞥见枝头还有一朵小小的残花,就摘来插在自己的头巾上:“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这是一朵迟开的蔷薇,它没赶上好时候,是那么憔悴弱小,只能勉强戴在头巾上,好像戴也戴不住似的。“终不似”的“终”字,有的注本不注。有的注为“终究”,“小小的残花,勉强插在头巾上,终究不像盛开时插在美人头上那样婀娜而媚人的姿态。”这样讲,词人是不大喜欢这小花了;是一面插着小花,一面羡慕着盛开的大花,只是因为没有大花才勉强以小花簪巾。细细想来,这样讲与整首词的感情不协调。词人既然惜花,就不会嫌花小。一边簪着小花,一边想着大花,岂不太轻薄了吗?关键是这个“终”字的讲法。“终”在这里不是“终究”的意思,不是说小花终究比不上大花美,而是“虽”的意思,是说小小的残英虽然不如美人钗上的大花那么颤袅多姿,但它也是依依多情地“向人欹侧”着。“向人欹侧”不是形容大花;大花已有“颤袅”二字去形容,无须再用一个近义的“欹侧”。“欹侧”二字是属于小小的残英的。它虽不如大花之颤袅,但也向人欹侧着表示亲近。“终”释为“虽”有根据吗?有。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叹尔疲驽骀,汗沟血不赤。终然备外饰,驾驭何所益!”是说外饰虽然齐备,但何益于驾驭。方干《赠信州高员外》:“膺门若感深恩去,终杀微躯未足酬。”意谓纵杀微躯亦难酬恩。晏几道《少年游》:“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前梦魂中。”意谓浅情虽然像无定的行云,还是进入到梦魂之中了。揣摩这首词的感情,词人看到那小小的残英无限爱惜,觉得它虽不像美人钗上的大花,但也别有一种亲近之感。这样讲,词的感情前后才是一致的。
词的最后翻出一层新意:“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词人看见有的落花飘到水中,便记起红叶题诗的故事。这落英上会不会也有寄托相思的诗句呢?真怕它们被潮水漂走,那样的话,花上的相思字就没有人能见到了。红叶题诗的故事见范摅《云溪友议》:“卢渥舍人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乃有一绝句。……诗云:‘水流何太急,深宫竟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蓼园词选》对此词曾作很恰当的评论:“自叹年老远宦,意境落寞,借花起兴。以下是花、是自己,已比兴无端,指与物化,奇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极而天工生矣!结处意致尤缠绵无已,耐人寻绎。”黄蓼园说这首词是晚年所作,必是因为词中有一种迟暮之感。虽然不能断定,但不妨这样设想。词中所写的残英,那尚未盛开就已败落的小花,寄寓着词人自己的身世之感。从周邦彦现存的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但他正像那残英一样,还没来得及盛开就凋谢了,他的抱负也许还没有机会让人知道呢!词的内容虽然是借花,难道不也是在为自己以及和自己一样的一些文人惋惜吗?
玉楼春
周邦彦
-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二日[图]
-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图]
-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浦水边[图]
-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九三明夷于[图]
- 公仲韩相国公仲朋昭应谓楚王昭应楚将楚王怀王焚周之节焚节表示绝[图]
- 刁斗军中白天用来做饭、夜晚用来打更用的铜器死节坚守节操为国而[图]
- 再说现今社会上那些愚蠢的学者都不了解国家是治是乱的实际情况只[图]
- 第七卷 外篇第七 有献书谮晏子退耕而国不治复召晏子第八卷 外[图]
- 楚王知道自己的计划弄巧成拙之后气急败坏见晏子得意扬扬地走上殿[图]
- 山东大蝗民或于田旁焚香膜拜设祭而不敢杀姚崇奏遣御史督州县捕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