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之山即太行山三十六本书《道应训》作“三十四世”,持满即保
五行之山:即太行山。
三十六:本书《道应训》作“三十四世”。 持满:即保持成业之意。本书《道应训》又作“持盈”。
因此说乱国的君主,只务求增加土地,却不务求增加仁义;务求增加权势,而不务求增加道德,这样是放弃了他们生存的条件,而走向灭亡道路。所以夏桀被囚禁在焦门,而不能省悟自己的罪过,反而后悔不把商汤杀死在夏台。商纣王被拘禁在宣室,而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却后悔不把周文王杀死在羑里。夏桀、商纣处于强大之势的时候,假令能修仁义之道,汤、武挽救自己的罪过尚且来不及,怎么敢产生叛乱之谋呢?如果上面扰乱了日、月、星的光辉,下面失去了万民的拥护,即使不是商汤、周武,谁又不能夺取他们的政权呢?现在不审查自己的无道之行,反而防备天下之人,其实天下不是只有一个汤、武,杀掉一个汤、武,那么必有继承之人。而且汤、武之所以由处在弱小的地位,而能够成为天下之王,是因为他们的有道造成的。桀、纣之所以处在强大的地位,而权力被夺,是因为他们的无道造成的。今天不推行汤、武所以凭借称王的大道,反而增加桀、纣所以被夺取政权的失道,这是走向灭亡的道路。
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准备在太行山上修筑宫室。周公说:“不行!太行山,是地势险要、关塞阻隔的地方,假使我的德泽能够覆盖天下之人,那么天下之人缴纳他们的贡职就会迂回难行;假使我有暴乱的行为,那么天下的人讨伐我就困难了。”这就是周朝延续三十四代而权力不会被夺的原因。周公可以说是能够保持成业的了。
昔者《周书》有言曰:“上言者,下用也;下言者,上用也。上言者,常也;下言者,权也。”此存亡之术也,唯圣人为能知权。言而必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直躬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尾生与妇人期而死之。直而证父,信而溺死,虽有直信,孰能贵之?夫三军矫命,过之大者也。秦穆公兴兵袭郑,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将西(败)[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郑伯之命,犒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故事有所至,信反为过,诞反为功。何谓失礼而有大功?昔楚恭王战于阴陵,潘尫、养由基、黄衰微、公孙丙相与篡之。恭王惧而失体,黄衰微举足蹴其体。恭王乃觉,怒其失礼,奋体而起,四大夫载而行。昔苍吾绕娶妻而美以让兄,此所谓忠爱而不可行者也。是故圣人论事之局曲直,与之屈伸偃仰,无常仪表。时屈时伸,卑弱柔如蒲韦,非摄夺也;刚强猛毅,志厉青云,非本矜也,以乘时应变也。
《周书》:高诱注:“周史之书。” 上言:指明智之言。
下言:指不智之言。
权:权变。以上疑为《周书》逸文。今本《尚书》之《周书》无其文。当化自《韩非子·说林》。
-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二日[图]
-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图]
-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浦水边[图]
-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九三明夷于[图]
- 公仲韩相国公仲朋昭应谓楚王昭应楚将楚王怀王焚周之节焚节表示绝[图]
- 刁斗军中白天用来做饭、夜晚用来打更用的铜器死节坚守节操为国而[图]
- 再说现今社会上那些愚蠢的学者都不了解国家是治是乱的实际情况只[图]
- 第七卷 外篇第七 有献书谮晏子退耕而国不治复召晏子第八卷 外[图]
- 楚王知道自己的计划弄巧成拙之后气急败坏见晏子得意扬扬地走上殿[图]
- 山东大蝗民或于田旁焚香膜拜设祭而不敢杀姚崇奏遣御史督州县捕而[图]